阿维塔起诉造谣自媒体“苏黎世贝勒爷”索赔1000万元:风阻系数争议背后的法律与行业博弈

事件背景:风阻系数争议引爆舆论,车企强势维权

2025年5月,一场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参数的争议引发全网关注。阿维塔科技(AVATAR)因旗下车型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被自媒体“苏黎世贝勒爷”质疑为“造假”,最终选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品牌声誉,并正式提起民事诉讼,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。这一事件不仅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维权的标志性案例,也折射出车企与自媒体之间日益复杂的博弈关系。


争议核心:风阻系数测试的“真假之争”

事件起因:2025年5月2日,自媒体“苏黎世贝勒爷”发布视频,声称通过第三方测试发现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为0.28Cd,而官方宣称的数值为0.21Cd,差距高达33%。博主进一步将这一数据与“20年前燃油车”对比,质疑阿维塔的技术水平“开倒车”。该视频迅速引发行业热议,甚至吸引特斯拉CEO马斯克转发,事件热度持续攀升。

阿维塔的回应

  • 官方辟谣:5月3日,阿维塔科技法务部发文称“此信息完全失实”,并宣布将通过公开测试“以正视听”。
  • 权威测试:5月9日,阿维塔联合中国汽研、公证处及央视财经,对阿维塔12进行公开风洞测试。结果显示,实测风阻系数为0.217Cd,与官方数据高度吻合。

自媒体的道歉与争议

  • 5月12日,“苏黎世贝勒爷”发布道歉视频,承认测试中存在“不严谨”行为,并承诺删除不实内容。然而,阿维塔认为其道歉视频存在“断章取义、偷换概念”,将量产车误称为原型车,进一步误导公众,因此决定提起诉讼。

法律行动:1000万元索赔背后的逻辑

阿维塔的诉求

  • 立即停止侵权行为:要求“苏黎世贝勒爷”删除所有不实内容,并公开道歉。
  • 赔偿经济损失与商誉损失:索赔1000万元,阿维塔方面表示,此次事件已对其品牌形象和销量造成实际影响。

法律依据与行业意义

  • 名誉权保护:根据《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企业有权对损害商誉的不实言论追究法律责任。
  • 行业警示作用:阿维塔强调,此次高额索赔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,更是对“造谣传谣”的零容忍态度,旨在为行业树立法律标杆。

行业观察:车企与自媒体的博弈升级

车企的困境

  • 技术参数敏感性:在新能源车竞争激烈的背景下,风阻系数、续航里程等数据已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核心参考。任何不实信息都可能引发信任危机。
  • 维权成本高昂:阿维塔此次索赔金额创行业纪录,反映出车企对品牌声誉的重视,但也凸显了打击“黑公关”和恶意抹黑的高成本。

自媒体的责任与风险

  • 流量驱动下的“双刃剑”:自媒体凭借专业测评或争议性内容获取流量,但若缺乏严谨性,可能触碰法律红线。
  • 法律边界模糊:当前行业缺乏统一的测评标准,部分自媒体通过“剪辑误导”“断章取义”放大争议,亟需明确责任界定。

专家观点:技术透明化与行业规范化的迫切性

  1. 测试标准亟待统一
  • 业内人士指出,不同车企可能因测试条件(如风速、车辆状态)差异导致数据偏差。建议建立第三方权威认证体系,提升测试公信力。
  • 阿维塔此次通过直播公开测试全过程,为行业提供了“透明化”范例。
  1. 自媒体生态需规范
  • 律师指出,自媒体若以“事实核查”名义传播不实信息,可能构成名誉权侵权。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,避免“劣币驱逐良币”。
  1. 车企的长期策略
  • 阿维塔作为长安、华为、宁德时代合资品牌,正筹备港股IPO。此次维权事件可能影响其资本市场表现,也凸显了品牌声誉管理的重要性。

结语:技术信任与法律底线的时代命题

阿维塔与“苏黎世贝勒爷”的纠纷,表面是技术参数的争议,实则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中“信任构建”与“信息真实性”的深层矛盾。对于车企而言,技术实力需经得起公开检验;对于自媒体,流量红利不应以牺牲专业性和责任为代价。

未来,这场1000万元的法律博弈或将推动行业形成更清晰的规则:

  • 车企需加强技术透明化,以数据说话;
  • 自媒体应恪守事实底线,避免“为流量造谣”;
  • 行业监管需完善,从源头遏制恶意竞争。

这场风波的最终裁决,或许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“分水岭”——一个关于技术、信任与法治的新时代,正在来临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汽车信息网 » 阿维塔起诉造谣自媒体“苏黎世贝勒爷”索赔1000万元:风阻系数争议背后的法律与行业博弈

赞 (0) 打赏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